张译这部新片一出,最佳谍战片的名单要刷新了 加载评论...
资讯  贵圈扒姐  2023-11-23

高群书导演精心打磨,将在11月24号推出新电影《刀尖》。这是继影片《风声》之后和麦家再度联手,演员阵容强大,可谓看点十足。

麦家的外婆因被毒气弹的弹片划伤腿,中毒去世。通过这段亲人的亲身经历,基于对细菌战、731部队的特别关注。

历时8年,麦家创作出这部作品。作为他谍战特情文学的“封笔”之作,这部作品的叙事更“厚实”、更成熟。

张译、黄志忠、沙溢、金世佳、聂远、黄璐等多位实力派出演,演技方面自是毋庸置疑。但要论吸睛程度,反转交错的故事线和强大的卡司阵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接下来,扒姐想从两个方面聊聊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

【1】

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940年,当时重庆政府、汪伪、日方、抗日力量四方势力盘踞。各方力量相互渗透,互相怀疑、彼此暗害,南京也在这种紧张氛围中沦为人间炼狱。

影片中还刻画了一些“时代切片”:日本人海野隆久负责的研究所,是日本人在中国的第二个细菌研究所。他主导推行“春雷计划”,把药物包成糖果发给中国小孩,希望借此使中国亡国灭种。

汪伪政府却忙着卖国求荣,蒋介石政权亦麻木不仁。为了一己私利,在家国动荡之际,不能一致对外,反而对同胞操戈相向。为了刻画这种情况下,敌人的残忍,影片展现出的酷刑,让人不寒而栗。

身处多方势力勾结的龙潭虎穴,每个人都深陷立场与权力的明争暗斗,所有人都是“两副面孔”。

黄志忠饰演的汪伪安保局副局长卢敬瑜,和高捷饰演的副局长俞至仁貌合神离、勾心斗角。暗中拉帮结派、想要除掉异己,为了活命反复横跳。

观众能在这些情节中体会那个勾心斗角年代,有多么黑暗窒息。然而,正是因为时代黑暗,光明才显得越发可贵。

潜伏特工们终日周旋于日本军方、汪伪政府和军统之间。雨花台、鸡鸣寺、莫愁湖、秦淮河、宣武门……每个人都以南京的地标为代号。

如同行走于刀尖一般,冒着付出生命的危险,不断探索这个国家的出路。张译饰演的特工金深水同样拥有多重身份,也在摸索中完成了个人的成长。

最初,他是一个满心只有小家而无大爱的人,目睹妻子孩子死于日军之手,便一心想着杀日本人报仇。

经过好友陈耀的介绍入了军统,却在越陷越深时,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入错了门。直到看见军统的刀同样砍向抗日同胞,他才终于醒悟,“杀一个抗日的人,于情于理、于国于家都不对,这样的军统肮脏污秽,要它干嘛?”

于是,他开始思索新出路,在踌躇之余,刚好碰上林婴婴。在她的引导下,金深水从黑暗的军统脱身,转投靠地下抗日组织。两人联手上演了一出离间计,除掉了沙溢饰演的汉奸李士武。

从流出的花絮片段看,为了在受绞刑的戏份展现出最饱满的情绪,他一遍遍投入地酝酿情绪。眼含泪花,将惊恐与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了李士武的绝望。

也是在合作过程中,金深水开始了一个军统特务自我觉醒之路,并逐渐坚定信仰。以金深水为代表的特工们整日行走于刀尖上,拥有多重身份的他们,蛰伏于满目疮痍的南京城。

不但要在龙潭虎穴中隐藏身份、伺机完成任务,更要在多方势力交织的极端环境中,应对来自内部的危机。

张译在采访中坦言:“金深水这个角色挺难的。”

“我看完剧本后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但也是那个年代下非常真实的状态。逐渐进入后,发现金深水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一开始就是想为了小家报仇,但没有大爱,直到他见到战友之后发生了转变。”

麦家表示:“在极端的环境之下,人性的底色、本色难免会暴露出来。”

这样的故事情节设定,也助推了人物的丰满立体。我们作为观众,能在主人公每次抉择和转变中,洞见人性光辉的一面,以及人性幽暗的一面。

【2】

影片中还埋了不少具有隐喻意义的伏笔,细品这些镜头,就能读懂麦家所言:“历史从来不是孤立的,我们没有生活在眼前,我们生活在历史里。”

国民党陈耀瘫在床上想把老婆交给金深水保护,镜头多次切换到案板上的鱼。最后他开枪自杀,案板上的鱼也在挣扎中摔下了桌面。

为案牍之鱼肉,无能为力、任人宰割,既是陈耀的现状,何尝不是当时整个中华大地上苦难人民的写照?

片中不管是丈夫高宽还是金深水,都多次强调了很多次林婴婴的孩子很重要,保护孩子。她怀孕之后,在打斗中被秦时光踢,又在刺杀海野时负伤严重。最后还是生下来了,随着孩子的嘹亮的啼哭后,大人却保不住了。

这孩子何尝不是寓意一个国家的未来,在苦难中顽强存活了,有新生就有希望。

在扒姐看来,《刀尖》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它没有一味地控诉入侵者。而是在反映战争残酷的同时,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普通老百姓被时代裹挟的无奈。

影片在故事中,有两个情节堪称亮点。

一个是林婴婴在和同伴促膝长谈时,念了一首汪精卫所作的诗歌: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诗中满怀革命之志,然而现实是,他做了人人唾弃的大汉奸,讽刺效果拉满。汪精卫是“从明到暗”,金深水则是“从暗到明”,同样的处境不同的抉择,何尝不是复杂人性的真实反映呢?

另一个情节,则是日本女人静子爱上了金深水,明知他是戴罪之身,却还是帮他弄了一张请柬。最后为了提醒他,还被日本人枪杀了。

面对利用自己、政治立场不同的,本该是敌人的金深水,为什么帮他?

静子只有一句话:“一个人这样孤苦伶仃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这两个点也拉高了影片的视野和格局:在家国动荡中时局改变,趋利避害的人性或许会让一些人舍弃信念,沦为走狗。但就是这种对比中,那些舍身成仁的烈士,他们的牺牲才更显伟大。

犹如片中20岁的阿牛,为了掩护同志撤离,选择一个人一把枪留在了敌人火力中心,“和千千万万爱国志士一样,死的悄无声息,或者死的壮烈。”

静子的死,让我们看到战争的残酷与平民的无奈。该被谴责的是残忍的法西斯主义,是日本军方的侵害掠夺他国的野心。

战争铁蹄之下,遭受践踏的又何止只有中国人?

无关乎国别,战争中的平民都是牺牲品。被同胞枪杀的静子,日本投降后坚持剖腹自杀的士兵,又何尝不为战争所苦?

在扒姐看来,所谓“刀尖”,有两重意思。

一则,潜伏工作犹如游走于日军的屠刀刀尖,残忍而危险。当侵略者高举屠刀入侵中国时,这把刀也一样成为日本有良知的民众那把切腹自尽之刀。

另一方面,是无数像金深水一样的特工,他们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甘愿舍身犯险。无数仁人志士以身躯为利刃,直插敌人心脏,才是我们这个国家压不垮、打不散的原因。

冲着影片强大的阵容,以及精彩刺激的的故事情节,包括主题能够引发的思考深度。《尖刀》这部悬疑拉满、情节跌宕的电影,都非常值得一看。

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来铭记历史,缅怀那些牺牲自我的、伟大的“刀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