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BOYS的“十年之约”,将是携手再续,还是就此别过? 加载评论...
资讯  包法利小姐  2023-08-05

疯狂的演唱会

看童星长大最容易感知到时间流逝。

这不,TFBOYS即将于8月6日在西安奥体中心开十周年演唱会的消息一出,我才惊觉:哇,竟然都十年了!原来三小只早已变成三大只,最大的王俊凯今年都是第二次本命年了!

本来是挺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但演唱会还未开始,便引来了风波不断。

首先是关于票价,据传前排票被炒到了最高200万一张,第五排也得50万才能拿下,连场馆外的大树都被个别胆大心细的黄牛设为“追加看台位”,以5000每人/小时的价格售出。

总结:是一般人敞开了编都编不出的疯狂+离谱。

此外,举办地周边的酒店价格也呈几何式增长,平日里两三百元都能订到的房间,现在均价都是一千起步,百元的酒店怕是想都别想。

其次是关于防护,有人拍到,场馆外围已竖起了钢板,钢板上还加了尖刺,一些粉丝看到后表示很心寒:我拿你们当偶像,你却拿我当丧尸?

8月2日,场馆工作人员对此回应道:消息属实,外场确实安装了带刺的防爆墙,目的是保障演唱会的顺利进行,防止黄牛或其他外来人员通过非正规途径进人场内。

该工作人员称,整个奥体中心外围都安装了这样的围栏,内外的名种防护加起来可能有两三层,之前还没有这么严格过。

此处,突然就想到了李诞的那个段子:明星出入公共场合,身边总要带几个保镖,你猜他防的是谁?

无孔不入的黄牛自不可小觑,疯狂的粉丝当然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毕竟,没有粉丝的不顾一切,何来黄牛的上蹿下跳呢?

这回票这么难抢,还真保不齐个别抢不到票的小宝贝会为一睹偶像风采整出什么幺蛾子。

据说,此次演唱会之所以会定在西安而不是似乎应为第一选择的北上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有些场馆会考虑到粉丝的不可控,怕惹出什么乱子砸了自己的招牌。

只能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红了吧,越是粉丝疯狂越要戒备森严,怪只怪顶流的威力太强大。

相比于票价和安保,另外一个点则颇为微妙。

场馆工作人员爆料称:“搭建了一个舞台,三人不同时上来,一个接一个上。”消息一出,团粉纷纷心碎——同场不同台,同台不同时,这是合体个锤子呀?这不拼盘么?

不过我猜,应该是个别环节会如此,不可能全程都离得远远的。昨日,TFBOYS组合官微发布了三人一起排练的照片,似乎在暗示着“俺们关系好着呢”。

但话说回来,经过十年蹉跎,他们再怎么合体也难以重现成团之初的亲密无间和热热闹闹。尤其近几年,三位成员对彼此的刻意避嫌简直不要太明显,说是兄弟情深一如从前,他们自己信观众也不敢信。

自各自单飞之后,三只同台演出的机会寥寥无几,搞不好十周年就是最后一次,演唱会尾声之时立马宣布“就此解散,各自安好”也不是没可能。

十年之约,许下时心里自然满是美好憧憬,可真到了赴约之时却会因这十年间的变数重重而附带一些意外、勉强和尴尬。

历经十年,人是红了,可红,并不代表一切皆如所愿。

是什么托起偶像

TFBOYS是流量时代以来内娱本土的第一个养成系偶像团体,他们从青春期到成年都在大众视野之下度过,围观群众目睹了他们一点点长高、从奶音到变声、从稚嫩到成熟、从素人到爆红的全过程。

最开始的出圈视频是13年的《洋葱》。在重庆日月光中心广场的一个小舞台上,TF家族乐队的几个小朋友都还没比架子鼓高多少,却还是跟小大人儿似地自己搬乐器、布置场地,然后,开始了他们的演出。

王源和王俊凯是主唱,十三四岁的年纪,都还未彻底变声,他们的歌声青涩、稚嫩,但又足够真诚,还透着那么一点早熟。没有过度的包装,没有纯熟的技巧,全靠饱满的情感和原生态的干净质朴打动人心。

视频很快传遍网络,很多人在QQ空间上第一次看到了这两个会唱歌的男孩,也第一次对TF家族有所记忆。

他们的所属公司时代峰峻就是奔着在中国复刻日本杰尼斯造星模式而成立的。到底是个啥模式呢?简单来说就是:打小培养美少年,让观众通过目睹、参与、助力他们的成长而成为高粘度粉丝。

两个核心点:艺能可以一般般,但样子要好看;作品可以一般般,但在陪伴和互动这一块要做到位。

事实证明,时代峰峻的实验成功了。TFBOYS就是他们推出的第一代爆品,也是后来者难以超越的标杆。蹿红之迅速,登顶之高远,怕是公司创始人自己都没想到。

13年夏在网络小有知名度,14年春天就上了当时尚为红人认证机的《快乐大本营》,同年秋天便在央视中秋晚会表演了那首《青春修炼手册》,用“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掀动着流量时代的波澜。

实不相瞒,我在14年也短暂入坑过,只不过应援方式非常“素”非常oldschool,包括但不限于:听歌、看MV、把《HEART》设为手机铃声、二十大几的人在KTV点唱《魔法城堡》,以及津津有味地追了好几期TF家族的无聊琐碎日常。

看着熊孩子们在大巴里忘情演唱《自由飞翔》会不自觉嘴角上扬,看到王源因跳舞跟不上进度蹲在角落流眼泪,会瞬间鼻子一酸、莫名心疼。

现在回忆那种心情吧,跟养哈基米有点像,自己家的孩子,赖床也好玩闹也好,发光也好发疯也好,出风头也好出洋相也好,怎么看都耐人。

彼时对三只的喜爱,看似是怪阿姨喜当妈,其实是投射了一份对青春岁月的追忆和对单纯美好的珍视与守护。

但养成系偶像的大红大紫,靠我这样的“素粉”可不行。你得战斗啊,得行动啊,得花钱啊,你不疯我不疯,偶像何时能成功?你不狂我不狂,偶像的星途谁来扛?

战斗粉,数据粉,氪金粉,与“不友好对线”、“控评刷票”和“人傻钱多”相关联,听起来不甚光彩,却在偶像的飞升之路和偶像经济的持续运转上起到了近乎支撑性的作用。

没有高基数粉丝的关注和自发宣传,如何能让各大品牌亲睐有加?没有粉丝真金白银的支持,哪里来那么多生钱的路子?

17年在书店看到过TFBOYS的写真集,当然是属于字儿少图片多那种,标价88块,是一般畅销书的两倍多,试问,除了忠实粉丝,谁会有花这个钱的冲动和意愿?

还有此次“十年之约”演唱会,会有直播,但想看得花钱,看主舞台39元,看全机位99元,错过直播可享点播回看权益,但有效期仅至2023年8月9日23点59分截止。就说这韭菜割得狠不狠吧?

有人调侃:这些粉丝,还是作业太少了,我家孩子要这样我一定打断他的腿。

大家总是下意识将年轻偶像的死忠粉们与低龄无脑结合起来,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粉丝群中其实并不乏高龄受众和高学历选手。追星和年龄、学历没用必然联系。

这里来插播一下追星的心理底层逻辑:

现实生活和人的自恋天生有冲突。现实中多阻滞、挫败和苍白无聊,人总是难以如愿,并很容易看到冰冷灰暗那一面,而后被悲伤和无奈所笼罩。

于是乎,内心深处就需要建立一个缤纷绚烂的理想地带来对冲现实的冰冷灰暗,需要抓住一些唾手可得的圆满与美好来抚平期待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而偶像产业对准的正是这种隐秘的愿望,通过追星,你能找到一个短暂隔绝伤害、无奈与无聊的港湾,也能找到一个安抚受损自恋的绝佳渠道。

在现实中,要做成一件哪怕很小的事,也要几经周折,但在追星的世界,一切变得简单许多,做做数据花点钱,就能让偶像在短时间内直通顶峰;

在现实中,被爱是不容易的事,表白被拒倒是家常便饭,但偶像们似乎从不吝啬对粉丝的注视与回馈,他会对你微笑、眨眼,甚至专门唱一首歌问屏幕前的你“有没有爱上我”;

在现实中,得到老师、父母、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很难,但好在经过努力,自己爱的偶像可以无处不在,广告牌上有,产品的包装上有,央视的晚会里有,连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也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存在感强到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别想忽视的地步。

总之,自己想要而得不到的都能在追星的世界获得成全,偶像其实是理想自我的投射,他们追的其实是自己。

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追星的经历,都可能会多多少少入某某的坑,包括我们的长辈,宋丹丹不是早就喊出过“我十分想见赵忠祥”的初代饭圈女孩宣言了么?

区别只在于程度,程度源于生活压力的大小和当事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力。

一个在现实中春风得意、无惧无畏、存在感极强的人大概率是不会沉迷于追星的。

一般追星追出事儿的,通常都是现实连接感微弱的人。当追星不只是调剂而变成依赖,就会出现失衡。

比如说青春期的小朋友,正处于在人群中确立自我的时候,但是爸妈忙于工作没空理,在学校里还遭到排挤和孤立,所有这些会让他觉得这个世界并不欢迎自己,然后被迫退到一个能缓解痛苦、获得虚拟链接的理想世界。

一时的沉浸倒无妨,但长期的逃避会让现实中的问题搁置,让生活愈发一塌糊涂。

包括那些老来追星超投入的阿姨奶奶,本质道理也是一样的,年轻时没有好好爱过、没有好好美过的悔意和年老后被排拒至边缘的失落,会共同将他们拽入那个冒着粉红泡泡的梦幻世界,哪怕粉红色的背后是黑色的陷阱。

追星都这么一回事儿,只是由于年龄、阅历、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大家所需要的偶像形态有所不同罢了。

所以,与其急着指责粉丝傻、偶像假,不如想一想,到底是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才让他们忙不迭地扎进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和成就。

《大宅门》里的雯丽丫头就是追星族一枚

成为偶像,被偶像反噬

由此可见,偶像是众多期待的承载物,并不是有血有肉的人,就好像庙里的泥菩萨,人们烧香送祭品供奉她,不是因为菩萨本身的特质,而是因为她能帮自己实现愿望。

今日觉得她灵验,可将其供在高台,明日觉得她没用,便可将其弃置角落,甚至摔个粉碎。

这就是偶像如过山车一般的命运,能一朝被捧上天不假,但也随时面临失掉滤镜、跌至谷底的风险。

这样的起伏跌宕,仅仅二十出头的TFBOYS三只都已经历过了。

王源早在2017年就已经参加过联合国青年论坛,妥妥超越大部分同龄人的“优秀生”,但2019年便因被拍到聚餐抽烟以及抽烟动作很娴熟而遭遇了一波口诛笔伐。

王俊凯考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并陆续出演了一些影视剧,如《天坑猎鹰》《断桥》等,但都反响平平,甚至被指演技拉垮、才不配位。

同上过北京电影学院的易烊千玺在影视方面的发展倒是比较亮眼,但去年以非常规途径考入国家话剧院的新闻点燃了经济下行期的某种社会情绪,靠作品积累起来的国民好感度瞬间被败掉一大半。

综上可知,偶像反噬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粉丝的期待、想象与偶像金身之下的“肉体凡胎”之间的矛盾。

契合了,皆大欢喜;一旦冲突,爱意可能瞬间变为失望和讨伐。

就好像王源,此前你是优秀生代表,是道德模范,是我妈都盖章认可的好少年,现在你竟然抽烟?跟我们班倒数第三的学渣混子有同一个爱好?你堕落了呀小源,我还怎么粉你!

更为典型的是谈恋爱这种事。大部分粉丝都会在偶像身上投射性幻想,所以在明面上,偶像谈恋爱是不被允许的,否则,一旦被曝光,轻则脱粉,重则跳楼给你看。

做自己,在偶像生涯当中,从来都是极具风险的事情,亲自打碎那尊金身,能获得一时轻松,但也意味着挣脱了一部分自己所依赖的东西。

打算就此纯靠自己能力拼,可以,但做实力派可没有做顶流偶像派那么大的红利哦~

而且实力这种东西,也不是说有就能有的,想要脱开偶像身,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

第二,是偶像之高位同粉丝外群体的质疑、嘘声之间的矛盾。

说白了,粉丝当你是个宝儿,其他人看你是根草。非粉观众没有赋予你那层幻想滤镜,对你没有情感期待,所以会用较为客观的评判标准来衡量你,诸如:长得到底行不行啊,作品到底行不行啊……

也许还不错,但跟偶像们所拥有的资源比起来,答案当然常常是——“不行”。

其实易烊千玺的资质和实绩在同龄男艺人当中已经算名列前茅的了,但没办法,站得高就必然会经受更为严苛的审视。

三位弟弟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十余年,想必早已明白,成年人的世界,可从来都没有白拿的好处。

除此外,偶像的反噬其实还有另外两种表现:

一个是自我认知的模糊和对捷径的依赖,三小只在这方面貌似还好,倒是最近“油出圈”的杨洋献出了典型一例——别人捧的是一具壳,他还真以为自己是个神,于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停止了更多维度的探索,也失去了对真实世界的敏感度。

另一个是团粉和唯粉之间的冲突。其实也是源于上文提到的粉丝期待和偶像真身之间的矛盾,但由于涉及到团员之间的友谊与和谐,所以值得在下一个章节细聊一番。

相煎何太急

“唯粉”大意就是,只粉团里的某个或几个人,极致的唯粉必然意味着对其他团员的包容度极低。

这不难解释,既然追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自恋的补偿,那么唯粉同样逃不过这个底层逻辑。

自恋不仅贪大、贪快,还具有排他性,相亲相爱一定居于唯我独尊之后。在现实中,要赢过一个人很难,那么在追星的世界里,当然要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好好体会一把“无敌的寂寞”。

这么说吧,所有饭圈的事情,所有偶像和粉丝的关系形态,都可以用人类最朴素的欲望来解释。罗翔老师说过,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套用一下就是,追星界的起起伏伏、分分合合都由人心暗中操控。

那以前咋不这样呢?因为这些年消费主义发展蓬勃呀。

消费主义就是通过不断刺激欲望、而后填满欲望来维系的。在当今的买卖关系里,欲望都是膨胀且赤裸的。不只在吃穿用上面可以攀比、炫耀,在追星上面,消费者同样持有类似的潜在需求。

周深恰到好处地挡在中间

那么再回到TFBOYS的三位,就算不是情投意合的莫逆,也不至于有什么了不得的恩怨情仇,装不认识更多应是粉丝意愿和市场投射的结果。

遥想早年间,他们是彼此的玩伴,也是识于微时的战友。

互联网真的有很多他们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画面,比如,互相整蛊、互相吐槽、一起玩水、一起玩“123木头人”,完全就是初中男生单纯调皮的样子,简直不要太可爱。

这种和谐得以存在好几年,不只是因为年龄小天真无邪,而是有这样一个大前提:刚开始是开疆拓土的时期,粉丝期望他们作为一个团能被更多的人认识,主要矛盾是一致对外,不断登顶,起内讧是不符合阶段性发展任务的。

待几年之后,春晚也登了三四次了,团体的名头也冲出国际了,也跟大咖同台唱过《洋葱》了,也给重量级电影节当过宣传大使了,顶级商业资源更是拿到手软……

眼看初级任务完成得差不多,每个人都逐渐拥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和脱离团体的羽翼了,OK,立马开启“单飞不解散”模式。

2017年,TFBOYS各自单飞,团体活动减少,他们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

携手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曾经的团员成了彼此最大的对手,内部矛盾转为主要矛盾。客观上的竞争是一方面,关键在于,粉丝们的自恋需要通过“消除异己”来获得进一步的膨胀。

于是乎,三位之间的疏离感越来越重,不仅要避免同台,避免在采访中提及彼此,连站在一起唱歌都要刻意保持距离,仿佛挨得近一点会生出一个boy似的。

看看19年合体演唱《青春修炼手册》,再看看从前的,完全就是两种风格,那种活蹦乱跳、青春洋溢、轻盈欢脱的劲儿几乎一点不剩,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哀愁、低气压,和三个为营业被迫站在一起的男同事。

可明明是以前可以在舞台上勾肩搭背的交情哎。。。

歌里唱“成长的烦恼算什么”,他们的状态却明明在诠释着成长的代价:这十年经历了好多,烦恼吸去了太多活力,实在有些跳不动了呢。

那既然这样辛苦和勉强,能不能干脆不要同台?

不行,团粉还是想看他们合体的。

你看,作为人形商品,TFBOYS三位成员的微妙关系把用户需求的冲突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不能太亲近,因为会被说蹭流量、被说靠对方捆绑炒作、被呼吁“请哥哥独美好不好”;也不能完全分道扬镳,被观众认识是从团体开始,很多粉丝需要看到他们合体才能寻回往日情怀。

然后,这种冲突化作了他们在关系中的左右为难和巨大别扭,既要避嫌装不熟,又要站在一起唱旧曲忆往昔。

像极了明明已离婚却还要为了糊弄长辈孩子假装扮恩爱的昔日夫妻。

相信他们彼此之间并未交恶,只是身为偶像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以前只听说爱情不能大大方方谈,现在,好嘛,连友情也变成了“薛定谔的友情”,飘忽不定、若有似无,只为照顾多方情绪、不得罪任何一边。

听起来就好累人哦~~

写到这里,愈发好奇:在这次的“十年之约”演唱会上,他们将如何拿捏这“亲与疏”的分寸感?

小结

人对永垂不朽总有种莫名的执念,说到天长地久总是两眼放光,说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总是黯然神伤。

所以那么多的老剧组再聚首、老团体再同台总能引来一波情怀杀。我们总是会本能地期盼一种情谊和一些绚烂可以永不散场、一直都在。

但是呢,离别其实有离别的意义。

拿TFBOYS和他们的粉丝们来说,偶像需要冲破偶像的束缚,粉丝也需要渐渐摘掉对偶像的滤镜。

正如十年前一身多巴胺穿搭的三个小正太变成了黑衣白裤的大人模样,脱去稚气的他们终将驶向下一场蜕变,比如脱离偶像的外壳,脱离团体的束缚,脱离一代人的期待与幻想,描摹出更像自己的形状。不一定与顶级资源为伍,但一定会更有趣、更自在。

身为粉丝,或许会带着新的期待奔向下一个偶像,或许会在未来某一天彻底对追星这件事免疫。都没什么遗憾的,因为人终究要扯断与他者之间的粘连,接纳自己的平凡,而后又在平凡中活出自己的独特。

成长,就是边界感愈发清晰和目标与梦想愈发具体、落地的过程。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为哥哥而战,大可不必,吃喝拉撒、四季三餐中就有无限乐趣。

十年前,还是小朋友的三只许下“十年之约”,他们一定在那个约定里投注了很多盛大恢弘的憧憬,那个略带遥远而必将灿烂的时刻一定是热热闹闹,队友和粉丝都在的吧?

但在十年后,如果梦想的模样还一如从前,那就太无聊了。

事实上,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只有且行且珍惜、且追寻且告别的一程又一程,

下一个十年,粉丝与偶像,偶像成员与偶像成员,不必一直在一起,因为有些奇异的风景只能自己独自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