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day4-5:科波拉新作遇滑铁卢,贾樟柯新片影像拼贴风 加载评论...
资讯  2024-05-19

这两日工作过于繁忙,所以把day4和day5合并发布了。

第四日,《大都会》的记者会不可谓不盛大,导演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出席,路都走不顺了,还要坚持给过道两旁渴望一睹其风采的记者们签名,孙女和剧组成员一同前来,更是多到台上坐不下。

提前排队近半小时、延迟二十分钟断然无法耗尽与会记者们的耐心和热情,反而让手中的手机和摄像机更如饥似渴地对准垂垂老矣的导演;

记者会期间,更是数度为科波拉的发言、其他主创对他声情并茂的夸赞不断鼓掌,似乎这不是记者会,而是前一晚卢米埃尔大厅世界首映后,那7分钟起立鼓掌的延续。

若说这是对影史传奇的崇拜,尚且能够理解,但现场的提问问题则近乎大失水准,台上台下一起配合完成了一场“今日不膜拜更待何时”的演出:

有声情并茂对前不久科波拉逝世的妻子Eleanor表示哀悼的;

有鼓励科波拉呛声美国政治与特朗普的;

有请科波拉为电影发展的未来指明方向的;

更有为科波拉担忧电影面临国际发行困难和资金断裂的——

毕竟为了筹备这部四十年的心血之作,他卖掉了自己的酒庄,成本高达1.2亿美金。

不过对此,科波拉只是回应,自己贷款投资酒庄获利丰厚,“没关系,我不在乎(I don’t care),我把钱拿了出来,把风险投进了《大都会》。”

不过,老炮儿就是老炮儿,拥有任性的底气——至少别人愿意去迁就。

在谈到未来《大都会》会否上线流媒体时,科波拉直接表示,“流媒体,我们那个年代称之为家庭录像(home video)。我觉得电影行业是人们被雇用来为了履行债务的。

他们的工作不是拍好电影,而是偿还债务。这些新公司——亚马逊、苹果、微软有很多钱,但那些历史悠久的的制片厂将来可能就会消失。”

第五日,《善良的种类》发布会,群星云集。

上一部作品《可怜的东西》擒获威尼斯金狮奖才8个月,兰斯莫斯又带着新作《善良的种类》来到戛纳,这部电影同样由艾玛·斯通、威廉·达福、玛格丽特·库里等主演,杰西·普莱蒙的戏份也非常吃重。

整场记者会的气氛如同电影一般,虽然略寡淡但不乏笑点。谈到《可怜的东西》和本片中的演员肢体表达和性爱场景,兰斯莫斯说:“我当然不会虐待演员们的身体。至少实际上不是。我认为这只是观察生活,其中很多是黑暗和艰难的,但也是荒谬和尴尬的,所以我试图融入其中。”

艾玛·斯通同意补充说:“作为演员,我们的工作是通过身体为角色带来更多。这就是我对它的理解,也是为什么我感到生活在角色的身体之中非常舒适和快乐。”

除此之外,艾玛·斯通也多次表示跟兰斯莫斯相当默契的合作关系,“我跟他有一种超越信任之间的关系”,当兰斯莫斯被追问,“艾玛·斯通是你的缪斯吗”时,艾玛·斯通则抢先回答,“他是我的缪斯!”

艾玛·斯通也多次被问及女权主义的问题,她表示,“我是女权主义者,我喜欢和兰斯莫斯合作!”当谈到行业内的女性影人如何向前发展。“这不仅取决于我,我认为有很多人正在尽最大努力改变事情,推动事情向前发展,让女性在电影中感受到平等的品质感。”

然后,她向台上的其他同行询问是否想要有所补充,一旁的玛格丽特·库里则开玩笑插话:“你们喜欢我的帽子吗?”全场大笑。

管虎导演的《狗阵》在“一种关注”单元首映,导演管虎、制片人梁静、主演彭于晏、佟丽娅、贾樟柯、周游到场,片中的黑色细狗一块儿出现。

彭于晏在photo call上起跳,跳得可真高啊!

博纳老板于冬,和钟楚曦、侯雯元等明星也一同观影。

映后,据现场人士计算,全场掌声均有3分半钟。外媒口碑也不俗,认为有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水准。

随后,贾樟柯导演的《风流一代》首映,导演贾樟柯携主演赵涛、周游等亮相,《狗阵》剧组也一同出席支持。

映后,贾樟柯邀请中国媒体群访。《风流一代》的戛纳放映版没有龙标,片方解释这是法国发行方的要求,而贾樟柯在群访中,表示《风流一代》已拿下龙标。

⭐️谈到“第六代”导演集体入围戛纳,他表示不存在“集体出海”,“我们也都没有互相商量,恰巧大家都在同一届电影节。”

“这种巧合说明大家都用电影表现生活,特别是大家这几年生活在集体记忆里面,大家对这个集体记忆有反应,这是比较一致的,保持了一种反应的触觉和速度。”

⭐️谈到片中的女性角色巧巧,他认为赵涛饰演的巧巧是被浪潮困住的人,被时代变化的浪潮困住,斌哥是被时代浪潮击碎,是对男性的反思。

“我个人是男性导演,有时候男性在社会中竞争性的乐趣是需要反思的,不是说女性不需要社会竞争,但女性会有很大的关注点在生活本身,在那样一个丛林原则中是相对远离的,所谓浪潮里的人是相对被击碎的,人物在这么多年的拍摄中就是走过来的,随着素材提供出的可能性往前走。”

⭐️谈到人物的沉默和对白,贾导坦言,尽管赵涛拍摄了许多有台词的部分,但剪辑的过程中慢慢觉得这个人物应当沉默。

“这个人物不说话不代表她内心没有想法,不代表她内心不想倾诉,这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没有倾诉的渠道,像沉默的人,把这个概念具象化,二十多年的生活确实是苦辣酸甜都有,一言难尽,只要开口就变得很少了,只要开口就会有无限的话语,更全面,所以决定让人物沉默。”

他表示整体电影是剧情片的走向,需要有简单的情绪爆发点和叙事转折点,完成叙事上的必要,间离效果,有一段时间跟故事本身拉开距离,借鉴了默片的方法。

⭐️谈到影片的音乐结构,他说分为三层:

一是请林强写比较主观的音乐,大部分电子乐是他创作的;二是在不同年代的真实空间里记录到的人们唱歌跳舞,另外一部分是选择的歌曲,如崔健的歌、《野火》等摇滚乐等,在选择配乐时,没有太考虑音乐的年代,只是为了配合叙事考虑、配合剪辑需要来进行选择。

“这一次影片像是视听的魔方,2001年开始创作时,片名叫《拿数码摄影机的人》(灵感来源自《持摄影机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拍摄的习惯得以保留,但是器材进步了很多,并得以在疫情期间重新剪辑结构,形成一部新的电影,结构可以更加自由,拍过的素材画面都可以使用,声音可以配合这样的氛围,就像玩魔方一样,有多种组合的方法。”

⭐️被问及素材的拍摄时间以及画幅变化,与故事脉络的新的设计,贾樟柯表示,自己不会试图聚焦在故事的层面,“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个世界存在了这么久,几千年,人们生活的际遇大同小异,更关键的是个体的情况,怎么在不同年代描述这些事情?

如果这是关于失恋的电影,那么这是电话时代的失恋故事,还是网络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呢?

这些感觉和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应该在一个清晰的故事线上丰富起人物信息与感受,像一条河流一样,是自然的人的生活的流动,只有河流的稳定性才能负载起波光粼粼和一闪而过的感受。

时空交错与回望和闪回的方式,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用但是回望固然很好,能感染观众,纯线性更好,首先我们已经有的素材已经呈现了线性的节奏,其次,我们的人生也是线性发展的。”

除此之外,贾樟柯也略有遗憾地表示,由于戛纳卢米埃尔大厅不支持atmos全景声制式,因此一些单声道、2.1、5.1等声音制式还无法得到完整呈现,希望国内上映的版本会更加完整。

以下是两日观影手记:

《大都会》(主竞赛单元)

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 亚当·德赖弗 / 吉安卡罗·埃斯波西托 / 娜塔莉·伊曼纽尔 / 奥布瑞·普拉扎 / 希亚·拉博夫

评分&短评by 顾草草

评分:2/5

一个来自蔑视漫威电影时代的老人,拍出了一部缝合漫威和绯闻女孩的奇怪电影( 没有看不起漫威或绯闻女孩的意思,恰恰相反),并号称自己取材自凯撒之死的历史事件。

二十年磨一剑,拍出来的确实是顶级杰克苏:亚当·德赖弗饰演的凯撒,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发明新材料,获得诺贝尔奖,立志建立一个属于未来的纽约;他父母双亡,对中毒而死的亡妻念念不忘,却非得和政敌的女儿恋爱才能重获让时间停止的超能力;凯撒的叔叔拥有控制城市命脉的银行,可是叔叔的小娇妻非得用求而不得的打炮爱情来威胁凯撒;凯撒的表弟觊觎他的才华和嫡长子继承位,把自己打造成民粹偶像,不惜暗杀凯撒来实现政治恐怖……总之全片都是老套又无聊的抓马情节。

可是那些真正建立世界观的东西呢?无论是针对凯撒的政治阴谋,还是在贫富差距中挣扎的都市暗面,或者古罗马其时的民主与英雄之辩,全都细节欠奉。《大都会》中的凯撒,主要忙着派对发疯、豪宅恋爱、和表弟拌嘴、工作室里摆弄小模型…

谁能相信,一个集着政治和科学顶尖才华的天才,好尽毕生智慧想打造的未来纽约,就是全城都是磁悬浮电梯,人人都有个小花园。而他这么努力(搞政治联姻)了,纽约全城还会因为发现一个女爱豆不是处女而一溃千里,质疑他的领导力。

科波拉不会承认,一部真正讲述未来的电影是不会因为911事件而20年无法获得投资的,一个属于理想和理想者的大都会,绝不会惧怕一次或某次摧毁——这是真正的罗马和无数的漫威电影教会我们的。

电影放映结束后,坐在我右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连声叹气:“这部电影对我来说都太老了太过时了。”

而坐在我左边的年轻男记者激动得无法停下鼓掌:“科波拉最擅长的还是拍给男人看的电影,这不是给女人看的。”

我也不知道纽约的未来是啥样的,反正电影的未来里,大概不会有科波拉和他的《大都会》。

《距离世界末日三公里》(主竞赛单元)

导演: 埃马努埃尔·珀尔武

主演: 劳拉·瓦西里 / 博格丹·杜米特拉

评分&短评by 秦婉

评分:2/5

本片是在戛纳主竞赛的补录片单里惊喜入围,如今看来依旧是个神奇的选择。

其实叙事上,该片和导演前作《玛格达的项链》很像,都是在探究一件事的过程中揭开主人公的真实想法。

本片是在调查少年被打一案的过程中,每个相关人士的状态被揭示,这个依旧恐同的地方社会,打碎了同志少年平静的生活。导演离蒙吉差得老远,平铺直叙、不知节制的叙事方案很难令人苟同。也没有表达出此地落后的原因,格局小立意浅,同志片都几点零时代了,为什么还有这样的电影能入围主竞赛?

《善良的种类》(主竞赛单元)

导演: 欧格斯·兰斯莫斯

主演: 艾玛·斯通 / 杰西·普莱蒙 / 威廉·达福 / 玛格丽特·库里

评分&短评by sky

评分:3/5

从职场上对畸形控制欲和贪婪的呈现,到家庭关系中彼此的怀疑、猜忌与折磨,再到邪教头子为人类社会寻找一条生路。分章节叙事下,几大主演们交替扮演着一批人物,在故事与故事之间发生不同的人物关系,或许猜测某位演员在下一个故事中承担什么角色也不失为一种乐趣,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个荒谬怪诞的人间百态,可惜疯狂但不够极致,刻意重口味又不够猎奇,笑点尚可,但刻意编排的痕迹较重,最终只能靠一味榨取演员的能量来达成剧情上的一惊一乍。

杰西·普莱蒙作为前两个故事中的男主角,分别把他们身上的矛盾纠结、谄媚向上以及偏执演绎得相当到位,石头姐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大展身手,演活了人物身上的可怕的偏执。

兰斯莫斯这次发挥虽然平稳,运镜、服装、美术设计等方面的统御相当成熟,但整体来看仍然缺乏眼前一亮的惊喜。

《噢,加拿大》(主竞赛单元)

导演: 保罗·施拉德

主演: 乌玛·瑟曼/雅各布·艾洛蒂

评分&短评by Sky

评分:1.5/5

尽管有同名原著小说作为基础,《噢,加拿大》还是从剧本、剪辑和表演上全方位地崩坏。故事从学生给自己的老师Leo拍摄纪录片、追溯自己当初逃离军役去往加拿大的往事开始,结果成片果然如学生作业一般。

用交叉剪辑试图呈现不同阶段的人生遭遇和心理境况,但野心过大,令每一个阶段的心理活动都相当扁平和空洞,只留下对把妹的炫耀和投机取巧的志得意满。

导演试图从拍摄纪录片的角度出发,探索纪录影像与真实之间的边界的位置何在,对人生经历的自我美化与他者评判的差异,但最终完全陷入男主角为中心的自恋之中。

人物的过往的经历被切割得十分破碎,散漫且没有中心目的,缺乏连贯的逻辑。请两位男演员分别扮演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决定看似明智,但让老年形象频繁“穿越”回过去,如同幽灵般不时地审视过去的生活,但缺乏岁月沉淀之后对过往人生经历的反思;

两位男演员的表演风格也不甚统一,青年时期与老年时期的叙事割裂感相当严重,以画外音的形式进行讲述,并进行内心独白,可惜过于说教意味太浓,对前来拍摄的学生们也不乏主观臆断,令主人公陷入色眯眯的自以为是中。

《入侵》(特别展映单元)

导演: 谢尔盖·洛兹尼察

评分&短评by 顾草草

评分:4/5

每个时代最伟大的电影人永远在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具体的人。洛兹尼察重启自己的乌克兰编年史计划,《入侵》是他耗时两年,深入乌克兰各地拍摄的纪录片力作。

这部名为“入侵”的影片,并没有呈现任何真实的战争场面,只是记录了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平民生活的片段:基础设施被的毁坏地区,人们一边骂老普一边秩序井然地排队领水领饭;空袭警报时不时响起,但是人们习以为常,从容地从书店撤离,甚至不忘先买单;志愿者们深入后方给军人们送物资,给战区的小朋友送上圣诞礼物;人们自发在城市的广场集结,哀悼牺牲在前线的战士;应征入伍的新兵们投入地训练……

尽管街边的烈士纪念牌始终提示着死亡和恐怖笼罩在这个国家的上空,但是洛兹尼察的镜头与人民同在,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丧葬、嫁娶、跳舞、游戏、买菜、读书、工作。

战争当然改变了一切。改变了人们对待资源、对待时间、对待生命的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再平常的生活,都需要如此多的努力去维持秩序。

《入侵》展现了乌克兰人民的胸襟和尊严。反战电影不是为了仇恨,不是为了展现苦难,也可以是一种勉力鼓舞:捍卫自己生活,绝不放弃生活,是最好的反抗。

《狗阵》(一种关注单元)

导演: 管虎

主演: 彭于晏/佟丽娅/周游

评分&短评by 秦婉

评分:4/5

这是管虎导演近年来最好最真诚的一部电影。在管虎作品序列里,我比较喜欢《杀生》和《斗牛》,很高兴导演又回归拍摄小人物,进行作者性表达。

这也是近年内地电影里呈现人与动物关系最好的一部。狗在片中不再是宠物,而是野性、原生态的象征,狗被驱赶,被殴打,被伤害,没有个体尊严,只是群体的一部分,但狗会咬人,亦能蚀日。

另一方面,狗与人之间是彼此独立存在,彼此依靠的,他们互为伙伴、战友,甚至亲如兄弟。人狗关系的成功塑造,加深了两者的共情、同位感。

片中人物身处边缘,为生存挣扎,在内心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时代飞速发展,许多小人物被遗忘,国家叙事越强,个体越渺小,影片在一个凋零的小镇展现了极清晰的时代缩影。而尽管如此,人的生命力与狗一样顽强,永远还是心存善念和希望。

管虎导演在“知天命”的年纪为观众带来此作,仿佛在说:没有人可以为你烙上永久的判定,你永远都可以再度启程、再上路。

《风流一代》(主竞赛单元)

导演: 贾樟柯

主演: 赵涛 / 李竺斌 / 潘剑林 / 兰周 / 周游

评分&短评by 秦婉

评分:3.5/5

今年戛纳的主题似乎就是影像拼贴,前有离世的戈达尔,后有新玩家卡拉克斯。贾樟柯将过去20年的素材重新整合完成叙事,并非是第一次,此前《山河故人》中就用过旧介质影像素材,这部《风流一代》可谓是玩到了极致。

熟悉贾樟柯的人,能明显看到《任逍遥》《三峡好人》《山河故人》中的素材,被再次运用。在这个被重新构建的新故事里,年轻的巧巧与斌哥相恋,斌哥为了追求更大的成功离开了山西大同,外出发展,几年后巧巧去奉节寻找斌哥,但失败了,斌哥则进入了更复杂的世界打拼,直到疫情期间的最后一年,斌哥想去珠海发展,发现自己跟不上短视频的新时代,又回到了大同生活,人到中年,才与巧巧再度相遇。

疫情期间,两人都戴着厚厚的口罩,但从眼神认出了对方,这样带有时代印记的重逢,显得尤为动人。在第三部分2022年的空间里,贾樟柯没有回避这一年里的种种生活场景,它已经构成了我们生命回忆的一部分。

赵涛的表演随着年龄的成熟,变得越来越动人,全程无台词的设置让巧巧一角更显得厚重,她是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与观察者,尤其在第三部分的中年状态,她面容的沟壑已经显露,在沉默里用眼神回应着种种不甘和伤痛,这里面包含着她一辈子的爱与失去,尽在不言中。但她又是那么的坚韧,一如每一个巧巧、每一个中国女性那样。最终她脱下口罩,走入人群里,领着队伍向前奔跑,依旧充满力量。

拼贴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但也有其危险性。从观感上来说,越是熟悉贾樟柯的人,越是容易对前两部分的旧素材感到疲惫——都是看过的东西、见过的内容,尽管它们可能与之前电影成片里并不相同,但并没有产生更新的表意,因而多多少少,在看的时候,我会一直期待着新拍素材内容的到来。这是这类创作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艾米莉亚·佩雷斯》(主竞赛单元)

导演: 雅克·欧迪亚

主演: 佐伊·索尔达娜 / 赛琳娜·戈麦斯 / 埃德加·拉米雷兹

评分&短评by 顾草草

评分:3.5/5

在觉醒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变性题材尽管乘在风口,确实是酷儿文艺作品最为敏感和小众的一类。但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大胆试水,以72岁的高龄,自编自导,集合歌舞、犯罪、惊悚等多种类型元素,打造了《艾米莉亚·佩雷斯》,成为本届戛纳影展最夺人眼球的影片之一。

影片讲述了佐伊·索尔达娜饰演的律师丽塔受雇佣于墨西哥最有权势、最富有的大毒枭Manitas,为后者实现一个奇怪的愿望:安全地从男性变为女性。在稳妥地安排了整形医院、休养之地,安顿好Manitas的家人之后,丽塔终于在伦敦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自由生活。

好景不长,已经转变身份成为艾米莉亚·佩雷斯的毒枭重新找到Rita,要求她继续服务。艾米莉亚放不下旧日的生活,强行把妻儿从瑞士搬回墨西哥城,自己则以远房阿姨的身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她甚至良心发现,在丽塔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致力于帮助黑帮受害者的NGO,推动反黑倡廉的社会运动。但世界不会永远在她的控制下,Manitas妻子决定追求爱情和自由,艾美莉亚震怒,但她忘记了,自己已经不再是权势滔天的大毒枭……

影片卡司阿根廷跨性别演员Karla Sofia Gascon饰演艾米莉亚·佩雷斯,由墨西哥裔美国顶流歌手赛琳娜·戈麦兹饰演Manitas的妻子,邀请百老汇最炙手可热的音乐剧作者林-曼努尔·米兰达为本片创作歌舞,凭借导演雅克·欧迪亚超强的执行和调度,为观众营造了一场抓马和音乐的盛宴。

作为一个顺直男导演,雅克·欧迪亚借整形医生之口一语道破所有变形者所遭遇的困境和歧视的根源:“你可以改变身体,但却无法改变你的头脑。”

即使金钱、权力和制度可以让变性人拥有与后天修正的身体所相符的身份证,但是他们的生活永远无法像顺直人一般。生活方式和行事逻辑往往不会伴随手术的发生而即可改变。后半程艾美莉亚的爱妻爱娃+从政大作战中,影片最大的悬念并不来自于她的变性身份是否会暴露,而是她能否作为女性,同时经营着她庞大的地下组织,并且控制着妻儿的归属,以及掌握最得力员工丽塔的绝对忠诚。

跌宕起伏的剧情抓牢观众的眼球,但抓马的来源清晰地指向艾美莉亚根深蒂固的男性毒枭思维、控制欲和自信心。艾美莉亚尽管可以身着华服首饰、像任何一个取向特殊的富婆一般任选恋爱对象的性别,但她无法再保护自己的财产和社会地位,诚如她的前妻在婚姻中一般弱势。

在欢乐的流行歌舞包裹下,观众或许不会对艾美莉亚宿命的悲剧感到过多的沮丧,完全能预见本片在院线和流媒体上都会获得观众和评论界的欢迎——这更是雅克·欧迪亚导演力的强势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