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点赞!他说要拍出真实的中国 加载评论...
资讯  2024-05-26


1905电影网专稿 2011年,一个日本导演来到中国,游历长江沿岸,拍下一部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也就此开启了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十年过去,早已迁居南京的他再度踏上长江之旅,与故人重逢,并用镜头记录下沿岸的发展变迁,形成了这部新片《再会长江》。这就是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的故事。

2024年4月,《再会长江》率先在日本上映,创下日本文艺片票房排行榜第一名的出色成绩。

影片还得到了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称赞:“以精湛的拍摄反映出十年来长江沿岸地区的巨大变化,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导演和主人公用真诚和善良,跨越时间、空间、语言和民族,带给观众共通的感动。”

竹内亮做客1905电影网《对话》栏目

这也是竹内亮一直坚持的创作初心。在做客1905电影网《对话》栏目时,他表示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记录中国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也让日本和世界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拍长江是追星”

“拍长江是追星,长江是我心中的明星。”竹内亮虽然从小在日本长大,但对长江并不陌生。

在“三国”题材的漫画和影视作品的熏陶之下,他对长江一直充满了憧憬和想象,“赤壁大战有几百艘战船一起打仗,日本没有那么大的河,所以从小就想亲眼看看长江是什么样子。”

这也是2011年,他向NHK电视台提出要来中国拍摄长江纪录片原因,“因为自己想看长江所以写了这个策划,也算是公费追星了。”

就这样,竹内亮前前后后多次来到中国,花费了一整年时间拍成了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在日本反响热烈,但在竹内亮心里,却留下了两大遗憾。

“一是内容不够深度,那时我不会讲中文,要通过翻译,没办法顺畅地沟通。”竹内亮说,“第二个遗憾是因为时间限制,没有拍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

正是为了弥补遗憾,竹内亮决定时隔十年再度重游长江,从2021年到2023年,花费了近两年半的时间。

在《再会长江》的镜头中,从上海外滩到南京、武汉、重庆,途径黄鹤楼、三峡、虎跳峡、泸沽湖等自然人文景观,最终抵达长江源头沱沱河,两岸的壮丽风光、山川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驰神往,震撼不已。

竹内亮也直言,由于那段时间游客较少,让他们得以拍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原生态”景观,“很多画面之后再也拍不到了,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

“茨姆最大的变化是自信”

时隔十年,竹内亮想要“再会”的不仅是绝美风光,更是长江沿线生活着的普通人们,尤其是那些十年前曾在纪录片中出现的“老朋友们”。

于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笑中带泪的重逢场面,十年前后的画面交织在一起,人物身上的“变与不变”都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情感冲击力。

比如见证长江航运变化的船长江洪,相比十年前发际线虽然后移,但依然开朗乐观;摩梭女孩甄甄则从恪守传统习俗逐渐拥抱现代婚姻,在思想上变得越来越开放等等

他们身上的变化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竹内亮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乡村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也越来越进步。

当然在这之中,竹内亮最想“再会”的还要数藏族女孩茨姆。十年前,她是香格里拉纳帕海边的牧羊少女,外面世界的一切对她都是陌生和未知。在竹内亮的邀请下,茨姆一家曾到上海旅游,成为她最难忘的回忆。

在给竹内亮和主持人阿部力的信中,17岁的茨姆这样写道:“我希望和别人一样有个很大很漂亮的房子,然后开个小客栈。”

10年前茨姆的信

谁也想不到,十年后,27岁的茨姆真的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在香格里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民宿。

竹内亮透露,这十年间,他一直都有茨姆的联系方式,但故意没有联系她,希望把所有的惊喜都留到再次相见的那一刻。

十年前的竹内亮和茨姆

茨姆的巨大变化让竹内亮惊叹不已,尤其是浑身上下散发出的自信气质,“十年前的茨姆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把控权,也没有自信,都是听从别人的安排,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她人生的把控权在自己手上,思想上也成熟了很多。”

在竹内亮看来,这份自信的背后是茨姆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为了开民宿的梦想,这十年来,她都在给别的民宿打工,学习他们是怎么运营的,我带她去上海旅行也许是契机,坚定了她的梦想,但最终能够成功靠的都是她自己的努力。”

十年后的竹内亮和茨姆

“重逢”之后,竹内亮和茨姆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再会长江》在日公映期间,茨姆还参加了日本路演,收获了很多日本观众的喜爱。

“这是她人生第一次出国,她的世界观变得更开阔了。”竹内亮说。

“拍真实的中国给世界看”

“和十年前相比,这个纪录片中变化最大的应该是我!”竹内亮此言不虚。曾经一句中文也不会说的他,如今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还成了地道的中国女婿,和妻子、儿女一起长居南京。

在这十几年中,竹内亮也拍摄了大量反映中国社会变化、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纪录片,比如《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好久不见,武汉》《走近大凉山》《后疫情时代》等等,让他在全球收获了不少粉丝,更在2021年被美国《新闻周刊》日本版评为“世界最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是最吸引竹内亮的地方,也是他“住在这里的理由”,“日本这十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中国不一样。我想一直体验这种持续发展、不断变化的感觉。”

透过一部部纪录片,竹内亮也想把他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中国变化”展现给世界。他直言,日本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负面信息较多,很多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而自己想做的就是消弭偏见,把真实的中国拍给世界看。

同时,竹内亮也坦言,自己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每个人看到的真实都是不一样的,我能做的是不撒谎、不故意引导观众,只是把我看到的展现给大家。”

通过《再会长江》,竹内亮距离这个目标又更近了一步。回忆起带着影片在日本跑路演的经历,让竹内亮印象最深的是,观众中一半是在日华人,一半是普通日本人,但笑点和哭点却惊人的相似,“笑的时候大家一起笑,哭的时候大家一起哭”。

还有很多日本观众在看片后改变了对中国的印象,“他们说没想到中国发展得这么快,也没想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和价值观跟他们离得这么近。”

谈到未来的计划,竹内亮说自己还会一部接一部地拍下去,“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拍黄河的故事。”